苹果决定在Iphone和Ipad中间开发一个Ipad MINI;以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选择需求。
SAP公司也提供企业客户或者个人多种形式和方式的培训课程;
还在2012年前,我的培训基本上是针对将来会成为公司员工的人,现在决定开展对外公开的的培训,最近有些已经是从事SAP的相关工作的朋友,和我聊天,当得知,在我开办的培训课程中,主要都是以我讲课为主的课程,很少会播放视频,但是她觉得看我的视频学习也应该很不错,为何你就不推出视频培训课程?还有些在这个领域中工作了2-3年的人,他们觉得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,但是对于工作2-3年的人,你可否设计一些为他们考虑的专门课程?他们可能不是要你讲述全面的知识,而且往往在企业或者项目工作,这些课程考虑设计到2天左右的课程。
听了这么多的反馈之后,我仔细考虑下,考虑多种培训和服务形式。基本上分为如下几种:
– 公开课
就像网易公开课关注大学课程和情感课堂关注情感话题、雅虎学堂提供了的当前社会和道德问题的分析和总结,我非常喜欢,那是哪样的一群人才会做出这样好的东西呀。当然我的公开课无法做到他们那样,但是我可以把过去的一些有益的东西公开化,做成公开课堂。但是我不再想简单的罗列这些内容,我也许需要做一个新的网站。避免给当前的网站带来太大的流量压力。
– 课堂培训课程
课堂培训课程,所谓课堂培训课程,主要是我面授的课程。这类课程大家都非常熟悉,有学员,有老师,大家到一个指定场所。按照之前预定的大纲课程学习相关内容。ASKGUOYU培训课程表的文档的第三章节《开设培训课程》从形式上讲都属于这一类。
– 视频培训课程
我讲述的所有课程或者我从事的工作的技术领域,我都有制作了大量的视频材料。大部分视频做做的非常精良,内容调理清楚,操作简明清晰,这些视频并不是在课堂教学时候录制的,是我专门录制的,尽管在录制的时候没有听众或者学员,但是我尽量会在课程中创造有趣的交互的场景。就学习来说,这些视频的观看和练习也能确保很好的效果。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,我的视频培训课程和大家一般意义上理解的视频课堂有如下区分:
1. 学员还是需要到指定地点进行观看,学员在观看的时候,讲述这些课程的人—我,还是会在现场,以提供答疑和学员的问题指导。一般上午11:30-12:00可以提供30分钟,下午5:30-6:00提供30分钟的答疑。
2. 学习进度将有你自己控制。但是老师也有相应的要求。一般来说,在培训班培训的,平均统计下,一天的课堂培训课程,可以讲述的内容和学员练习的进度大概对应于4-5个视频的内容。如果是视频培训课程,如果你学习的更快或者学习的较慢,你可以以更快的进度进行学习或者反复观看视频。一切在于你的掌握。但是老师有如下要求,老师在视频中讲述的操作或者练习,你一定要确保同样完成。毕竟看视频学习IT技术,和看电影不一样,看电影我们只需要得到愉悦的体验,我们并不一定也像演员一样进行同样的实践。还看这些视频材料学习,无论是视频中的内容是多么的难或者容易,你一定要同样的操作完成,只有操作,你才有更多的体会。
3. 视频课程的价格一般是参加以我讲述为主的课堂培训课程,参加的学员的每天价格的一半。
4. 为了确保更好的质量,在某些课程内容上,学员可以要求把课程内容的讲述变成以我讲述为主的课程,价格则按照课堂培训课程的进行计算。大部分课程我也可以提供给学员两种情形下的比较。比如在开始课程的第一天,我可以按照以我讲述为主的课程进行第一天课程,第二天则开始以视频观看为主的培训课程。学员可以自己比较效果。
5. 参加视频培训的课程,最少有两位学员才可以开展。这样两位学员相互也可以讨论和共同提高。
– 微课堂
就像Micro film 微电影一样。这类课程持续的时间往往不长,一般控制在1-2天左右。尽管微课堂,但是大内容。微课堂主要面向具有1-2年工作经验的朋友,这个群体的特点是:
1. 他们往往在工作中,时间有限制。周末的时间对他们是方便的。
2. 往往已经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,了解他们从事的模块的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了,如果参加一般的标准培训对他们来说,部分内容他们已经会了,部分的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价值。
3. 尽管工作了1-2年,但是他们对有些深入的一些内容,还是亟待提到。还市面上很少有专门为他们考虑的特定课程。还他们在工作中,往往很容易遇到大量的问题。
4.部分课程也适合这一群体,比如一些已经工作多年的从事ABAP顾问的朋友,他们想学习下比较新颖的模块的培训。但是先还没有想好是否要全力投入这一领域,或者自己是否合适从事新领域,需要先自己评估一下。针对这种情况,如果我开始财务合并报表业务微课堂,他们可以在1-2天的时间中先学习财务合并报表的业务知识,之后在决定是否学习SAP BPC或者SAP BCS之类的模块知识。
5. 课程特点是,部分课程关于某一核心话题,但是深挖掘。并着眼于解决工作实际问题。非常具有针对性。课程适合内外部顾问。
- 本文固定链接: http://www.yitaiedu.com/blog/?p=93
- 转载请注明: yitai 于 益泰 发表